|
生產性毒物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和使用的有毒物質。
由生產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稱為職業中毒。
一、毒物在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形態
生產性毒物可以固體、液體、氣體、蒸汽、粉塵、煙(塵)、霧的形態存在。粉塵、煙及霧統稱氣溶膠。但就其對人體的危害來說,則以空氣污染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毒物的分類和職業中毒
1、金屬及類金屬:鉛、四乙鉛、汞、砷、砷化氫、錳、鈹、鉻、鋅等。
鉛為藍灰色重金屬,熔點327℃,加熱至400~500℃時有大量鉛蒸氣逸出。鉛中毒作用于全身各系統和器官,表現有外周神經炎、貧血、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絞痛為最突出癥狀,嚴重者為中毒性腦病。
2、刺激性氣體:對機體作用的共同特點是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當意外事故時可有急性中毒發生,表現為喉頭痙攣和水腫化學性氣管、支氣管及肺炎、化學性肺水腫,不及時搶救死亡率很高。慢性中毒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鼻炎、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
3、 窒息性氣體:是指進入人體后,使血液的運氧能力或組織利用氧的能力發生障礙,造成組織缺氧的有害氣體。常見的窒息性氣體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氫等。
例如:CO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氧不能與血紅蛋白結合而失去了運氧的功能。當空氣中含有10%左右的CO濃度時就出現頭痛等癥狀,60%左右可引起死亡。
4.有機溶劑: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苯有特殊的芳香味,極易揮發,蒸氣比重為2.77,微溶于水,脂溶性。急性苯中毒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由興奮到麻痹,嚴重時呼吸中樞中毒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造血系統的損害,使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減少,嚴重時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苯二胺、二硝基甲苯、硝基氯苯。
6、離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合成產品以及粘合劑、離子交換樹脂,在縮聚過程中的氯乙烯、丙烯腈、氯丁烯、合氟塑料等。
7、 農藥、殺蟲劑、殺螨劑、殺鼠劑、除草劑等。
三、職業中毒的預防
預防對策總括起來為4件事16個字。即“降低濃度、避免接觸、個人防護、制度約束”。
1、降低濃度
①采用無毒低毒材料和工藝,堅持治“本”入手。例如推廣無苯、無鉛、無氰、無氨等新技術、新工藝、干粉和一次性噴涂等。
②合理通風除塵排毒,利用毒物的理化特性進行防護,如溶鉛應自動控制爐溫不超過400℃。苯的蒸氣比重為2.77,所以吸風罩口最佳位置應在呼吸帶以下。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排毒柜、槽邊吸風或下吸式排毒等。對于酸類可采用中和法、吸附法、吸收法。苯類可采用冷凝法、燃燒法。采用CO警報器和紅外線CO自動記錄儀監視CO濃度的變化。
2. 避免接觸
改造設備、改正操作方法、采用自動化生產、遠距離操縱、密閉操作,例如用機械手(機器人)噴漆等,使操作者不接觸毒物。
3、個人防護
①進崗前要接受系統防毒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
②上班作業前,要認真檢查并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及檢查防塵防毒設備運行是否正常,吃飯時要洗手,污染嚴重者要更衣后進入食堂,下班時要更衣以免毒物帶給家人。
③從事流動作業時要晝量在塵毒發生源的上風向操作。
④婦女在孕期和哺乳期要特別注意塵毒防護,不得從事毒性大的鉛、砷、錳等有害作業。
⑤有毒作業場所要嚴禁吸煙、進食和放置個人生活用品。
⑥接觸酸類的工人可用1%蘇打水漱口,當酸類液體外逸而直接接觸酸液時可用自來水連續不斷地沖水。
4、 嚴格執行勞動衛生管理制度
①控制嚴重超標的有害作業點,達標考核點與經濟責任制掛鉤。
②嚴格操作規程,防止跑、冒、滴、漏,不得違章操作、把毒物危害轉嫁給別人。
③做好作業環境衛生,加強管理,免受二次污染危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