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業安全文化的框架結構
企業安全文化是多層次的復合體,由安全物質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價值和行為規范文化四個層次所組成。
企業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提倡對員工的“愛”與“護”,以“靈性管理”為中心,以員工安全文化素質為基礎所形成的群體和企業的安全價值觀(即生產與人的價值在安全與健康取向上的統一)和安全行為規范,表現于員工的積極的安全生產的態度和主人翁敬業精神。
企業安全文化的層次結構原則是以安全文化的層次結構為基礎的,其內涵是以企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和員工的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
(二)企業安全物質文化
企業安全物質文化指生產經營整個活動中所使用的保護員工(勞動者)身心安全與健康的工具、器材、原料、設備、設施、工藝、儀器儀表、護品護具等安全器物。例如,防毒器具、護頭帽盔、防刺切割手套、防化學腐蝕毒害用具,防寒保溫的衣褲,耐濕、耐酸的防護服裝,防靜電、防核輻射的特制套裝,防沖擊、防振動的緩沖裝置等;安全生產設備和裝置:各類超限自動保護開關和裝置,自動引爆裝置,超速、超壓、超濕、超負荷的自動保護裝置等光、電、磁、機械的各種防護、保險裝置,多功能聯鎖設備等;安全及防護的器材、器件和儀器儀表:阻燃、隔聲、隔熱、防火、防毒、防輻射、電磁吸收材料及其檢測儀器儀表等,本質安全型防爆器件、光電報警器件、熱敏控溫器件、毒物敏感顯示器,水位儀、泄壓閥、氣壓表、消防器材、煙火監測儀、有害氣體報警儀、瓦斯監測器、雷達測速、傳感遙測、自動報警儀、紅外探測監控器、激光監測器、音像監測系統等;安全防護裝置及用品:武器的保險裝置、自動控制設備、電力安全輸送系統,微波通信站工作人員的防護、激光器件及設備的防護,甚至保護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休閑安全需用的一切對象用品,防化纖織物危害、消除靜電和漏電的設備及產品、防食物中毒及治療、防增壓爆炸、防煤氣濃度超標的自動保護裝置;還有機床上轉動軸的安全罩、皮帶輪的安全套、保護交警和環衛工人安全的反光背心,保護戰士和警察安全的防彈服、鋼盔等,均屬企業安全物質(器物)文化。
(三)企業安全制度文化
企業為了安全生產及其經營活動,長期執行、完善、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種安全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技術標準、防范措施、安全宣教培訓制度、安全管理責任制及組織機構、遵章守紀的獎懲條例等,均屬安全制度文化。
它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運作保護機制,是企業安全精神(智能)文化的物化體現和結果,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傳、涵化和優化的實用安全文化體現。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設表現于對企業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對國家勞動安全與衛生法規的認識和理解,對自身安全生產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的績效認可等方面。
企業安全制度文化具體表現有:
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其中包括:法人代表、主管領導、各職能部門(技術、行政、安技、后勤、政工、工會、青工、財務、人事、宣傳等)及其負責人、各級(車間、班組等)機構及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和規定。
國家勞動安全衛生及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憲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工業(行業)、企業性法規(礦山安全法、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法等)及地方政府部門規程條例和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
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包括:各種崗位和工藝的安全操作條例和規程;安全檢查、檢驗制度;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及培訓制度;安全技能考核認證(操作、防火、自救等)制度;安全教育及宣傳的制度;安全班組建設及其活動制度。事故管理及處理、勞動保護和女工保護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設。
(四)企業安全價值規范文化
安全價值觀念反映在人際關系上,行為人采取任何行動前對其行為的安全審視和判斷,是否符合公認的安全價值標準。它存在于人的內心,融于思想,引導思維,制約著人的安全行為,成為人們的安全行為規范的導向和思想基礎。
企業安全行為規范表現為安全的倫理觀念、安全的行為準則、職業道德標準、安全的習俗和風貌等。價值規范文化取決于人的安全人生觀,最頑固地影響著人的心態和行為,是最不易變更的,一旦改變,會對人的安全價值及人的安全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或產生質的飛躍。
有的學者把企業安全行為文化與屬于精神層次的安全價值觀和屬于制度層次的
行為規范混在一起,認為企業安全的價值是一種或明或隱的觀念。這種觀念制約著人在生產實踐活動中的一切選擇、一切愿望以及行為的方法和目標。所謂價值觀念,就是人們對什么是真的和什么是假的(鑒定認識)、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壞的(鑒定功用),對善和惡(鑒定行為)、美和丑(鑒定形式)等方面的問題所做出的判斷,是采取行動,發生行為后果的判斷依據。
實際上從事安全文化事業或進行安全生產活動,都是在安全觀念文化的支配下,以人為善,是保護人、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使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與人的自身價值,達到統一的結果,也是為他人、為企業、為社會奉獻愛心的工作。企業員工的安全價值觀應是以美、好、真、善為準繩的,是全體員工的、社會的、最講安全倫理、道德又為公眾所接受的安全行為規范和標準,是先進的大眾安全文化的體現。
安全行為文化表現在個人和集體等方面,安全行為分個人行為和集體行為,個人行為就是人們常說的自我保護;集體行為就是政府、社區或單位為達安全的目的所開展的一切活動,如安全培訓、安全檢查、安全評估、安全制度的編寫、安全法律的制定、安全文藝演出、安全管理學術研討、安全電視電話會議等等。
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是通過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把各種不同的個人在信念和心態上綜合于一個整體、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才能發生深刻的、革命的變化。因此,企業安全價值及行為規范層次被認為是它所屬的文化系統的特質和核心。
(五)企業安全精神(智能)文化
企業安全精神(智能)文化,包括安全哲學思想、企業安全生產的意識形態,安全的思維方法、安全生產心理素質;安全生產心態與環境保護的思路;企業安全風貌、企業安全形象;工業安全科技理論與知識;企業安全管理理論、安全生產機制;安全文明氛圍;安全審美意識(安全美學);安全文學、藝術,包含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的安全科學理論等。例如,安全法學、安全經濟學、安全心理學、安全行為學、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系統工程學、安全管理學等。
企業安全精神(智能)文化從本質上看:它是企業員工的安全文明生產及經營活動的安全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綜合表現,是無形和創新的并影響和支配人的安全行為的潛在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