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以我國劉潛為代表的學者、專家提出的安全三要素理論即人、物(自然物、人造物、環境)和人與物的關系,安全科學技術的學術體系結構以及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安全文化的學科組成框架應該包括安全社會文化、安全基礎文化、安全減災文化、安全工程文化和安全教育文化五部分。
(一)安全社會文化
安全社會文化是社會科學在“安全”領域的延伸和派生,是安全文化的最高概括,是人類認識、揭示安全本質的最高層次的思維方法和安全哲理,因此又被稱為安全哲學文化。安全社會文化建設將涉及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地理學、文學、藝術和音樂等社會科學。對人類能在社會生存的各個領域,包括政治生活、生產斗爭、戰爭、家庭、生育等,安全社會文化將發揮其指導和導向性作用,提供正確的安全哲學思想、安全意識、安全思維、安全邏輯判斷、安全觀和價值觀,有利于人們養成高尚的安全道德、良好的安全習慣和安全風俗,并世代相傳。
(二)安全基礎文化
安全基礎文化是基礎科學技術學科領域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涉及安全學、安全工程學、安全系統工程、事故機理、失誤論和失誤控制論、安全行為科學、安全心理學、安全經濟學基本理論、安全評價理論、危險源辨識理論和安全管理學等學科。安全基礎文化建設中,主要是圍繞安全學及其基礎理論方面的組成部分。安全基礎文化對于安全減災、避免人為失誤、發現隱患、減少損失,乃至于用這些基礎理論去研究和探索高新科學技術中尚未觸及的安全問題,發展新的安全科學理論,都將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安全基礎文化建設也是揭開那種在事故和災害面前,
“事故那么多、查來查去,老是那些原因,且多是人為原因,這里到底存在什么問題”之謎的關鍵。
(三)安全減災文化
安全減災文化是指安全文化中專門針對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實施的巨大系統建設。按照安全科學技術結構應包括災害形成機理的研究、災害的預防、減災措施的探索和減災安全意識的建設。安全減災文化涉及的學科領域有安全法學、地理學、火災理論和防火技術、防火防爆、爆炸物理學、災害物理學、災害化學、災害學、消防工程學、工業防塵、工業防毒、環境保護學、生態環境學、海洋學、氣象學等。
(四)安全工程文化
安全工程技術或安全工程學的研究對象是事故與傷害;而安全工程文化的內涵就是要從事竭力發掘和傳播關于揭示事故與傷害產生的原因、靜態規律和動態規律,傳播和培訓預防事故和傷害發生的技能、自我保護的方法、減少事故和傷害損失的技術措施等活動。安全工程文化將采用各種各樣有效的活動模式達到精神層次、制度層次和器物層次的建設,而且重點在于應用,包括運用危險作業場所的事故或危險原因分析,制成可靠的預防、檢測、監控技術,編制安全的操作方法,實現過去那些因存在危險而難以實行的、有效益的新的生產工藝。
(五)安全教育文化
安全教育文化旨在通過傳遞安全生產知識、技能、經驗而達成積累、繼承和發展社會安全價值和安全知識的行為與活動,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設經常采用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和宣傳娛樂法等活動模式,進行社會大眾的安全基礎教育、企業職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和企業領導的安全認識教育等,促成安全文化建設,實現提高全民族乃至全人類安全文化素質的宏偉目標。 |
|
|